今年6月,当位于王府井首都剧场内的爱知书店,在王府井这条汇集了十来家书店的商业街突然消失而出走“老家”合肥的时候,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的;谁曾想,仅过了几个月的时间,爱知书店的老板崔正山和他的原班人马,又于12月13日在繁华的西四路口宣布挂牌营业。去而又回,对爱知而言,肯定有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内幕故事;对书界有关人士来说,也意味着某种问题或对北京图书市场的某种判断。
业内业外的许多人都知道,于1996年3月在首都剧场开张的爱知书店,营业面积虽然仅有50平方米,常备书却达5000个品种,图书的供应和更新频率是很快的,全国新出的人文社科和有关科学文化的图书都能第一时间在这里上架;更令经常看“人艺”的读者欣喜的是,在这里他们能够买到他们需要或喜欢的艺术类图书。据崔正山介绍说,“爱知”在王府井的时候,月“流水”约为10万元左右,有好看的“人艺”节目的双休日,收入更加可观。那么,爱知为什么走?
据业内人士猜测,是1997年初正式开业的、与爱知仅有100米距离的三联韬奋图书中心极其强烈地冲击了爱知书店的生意,加上风入松王府井书店、王府井外文书店、商务印书馆读者服务部的几重夹击,爱知书店腹背受敌,难以招架。但据崔正山的解释则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是首都剧场要大修,广场要进行装修,这极大地影响了爱知的正常营业;二是对于图书营销这门“微利”行业来说,12万元/年的场地租金,显然是太高了些。在与首都剧场的有关部门为降低租金而交涉未果的情况下,爱知选择了离开王府井这个黄金地段。“其他书店对爱知的生意影响虽然也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关键的因素。”崔正山补充说。
在合肥“老家”打理同样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的合肥爱知书店(1995年创办,先于北京爱知)几个月之后,崔正山再次杀回北京,并在同样繁华的西四路口开辟100平方米的“门脸”重新开张。爱知为什么又回来?从崔正山的介绍中,记者总结出以下几个因素:
一、在打理合肥爱知书店期间,崔正山感觉到,以人文社科图书为主要经营品种的爱知书店,主要的读者群仍然在北京。就社科人文图书而言,北京具有最为丰富的潜在市场含量。
二、尽管北京的书店多而竞争相对剧烈,但如果在经营定位、进书选择、品种更新、书店选址等方面做得到位,北京的图书零售仍有利可图;北京的新华书店很多,但基本上没有什么风格和特色,加上众所周知的体制上的原因所导致的进货慢、服务差、品种大量缺乏等问题的存在,新华书店对民营书店基本上无法构成威胁。
三、北京大型民营书店很多,但在今年普遍遇到了市场低迷的严峻形势。尽管他们的品种多而全,对读者有相当强的吸引力,但因为他们有场地租金高、船大难掉头、不能及时调整的困难,在目前图书出版周期日益缩短的情况下,很难做到从容应对。从几家大型书店看来,几乎都陷入了经营的困境。而这,正成为中小型民营书店发展的机会。
再次回到北京的爱知书店所思所想所经历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图书营销的平淡故事。它一方面告诉书界人士,北京仍然因为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成为书店从业人员的首选之区,地方图书市场的规模和档次仍然无法与之匹敌(不排除地方上有一些档次和规模都相当出色的书店);另一方面,它为在京的新华书店和大型民营书店提了个醒,如果继续按照1994、1995年所设定的经营思路继续发展下去而不做调整,在未来几年所遭遇到的,肯定比现在还要狼狈。